一、5839家診所被查,1178家被罰
近日,據遼沈晚報報道,今年上半年以來,遼寧省對城鄉接合部等地藥店診所進行專項整治行動,嚴打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截至6月底,全省共檢查藥店6448家,行政處罰946家,撤銷《藥品GSP證書》17家,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2家,取締無證經營藥店1家;檢查診所5839家,行政處罰1178家。
我們從以上處罰比例來看,藥店被罰的比例是15%;而診所的被罰比例卻高達20%,也就是抽查的5家診所里就有1家不合格的,這個占比實在是值得我們診所老板警惕。
對于城鄉接合部等地藥店、診所進行專項整治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在去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單獨下發過《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藥店診所藥品質量安全集中整治的通知》,進而在全國范圍對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藥店診所開展了大督查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診所大督查中7個省有2400家診所、藥店被通告,而今年遼寧一個省就有1178家受到了行政處罰,可見今年的市場監管是十分嚴格。
二、縣域診所藥品監管移交市場監管部門,監管范圍更廣
現在已經是7月了,這個時間段大家尤其要注意,因為隨著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落地,地方也在緊鑼密鼓地執行機構改革任務。
而機構改革中對診所影響最大的就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以往診所的藥品監管主要是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后,將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藥品監管機構只設到省一級,藥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承擔。
這樣,待改革落地后,縣域內的藥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承擔,而新重組的市場監管部門比之前的藥品監督管理局多了很多部門職責,比如工商行政管理的相關職責、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等部門相關職責。
可以說,重組后的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的職責更多,管理的范圍更廣了。
三、診所監管力度持續加大,診所老板一定要懂得藥品管理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診所的市場監管是比去年又嚴格了許多,那這種態勢是個案?還是趨勢?
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診所數量較2016年增加了13000家診所,這得力于國家對社會辦醫的大力扶持,但是凡事都有雙面性,診所的井噴是給市場增添了活力,但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監管將愈發嚴格。
在診所監管上,國家是秉承著“寬進嚴管”的態度,也就是開辦的時候可以給你減少條條框框,但是會不斷地加大對事中事后監管。
所以隨著社會辦醫開放的尺度加大,市場監管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強,所有診所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做好診所的經營管理。
四、診所藥品監管重點查這些,趕緊對照排查
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診所藥品如何規范經營,哪些情況是不被準許的,下面“基層醫師公社”匯總了歷年來國家及地方對診所整治的重點事項:
8大雷區要避開
1、重點整治從非法渠道購進并使用藥品;
2、未經批準擅自配制制劑或使用其他醫療機構配制的制劑;
3、未嚴格按照要求儲藏儲存藥品;
4、購進、銷售假劣及過期藥品;
5、將非藥品冒充藥品進行宣傳、使用;
6、違規使用米非司酮(含緊急避孕類米非司酮制劑)等終止妊娠處方藥;
7、購進藥品未索取發票及隨貨同行單;
8、未按規定設置藥庫、藥房、藥柜等。
需要強調的是,所謂的診所整治一般不僅僅包括個體診所,還會涵蓋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醫務室,甚至衛院,而今年的督查還是雙隨機抽查,每家診所都有被查到的概率,所以大家還是按照以上要求排查下,有不合規的趕緊改,只有自覺規范,才不怕查到我們頭上。
合規、學術推廣成為行業必然選擇,但現在大多數代表只會刷臉、做客情,根本不懂怎么做專業學術信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