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要求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對醫藥行業而言,患者如何能夠真正留在縣域,決定著整個縣域醫藥市場的格局和潛力。值得關注的是,《意見》強調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地位,重點部署發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按照網格化布局,探索一體化管理,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推動分級診療。
基層縣域市場洗牌
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是此次國辦發布新政策的總體要求。
《意見》提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加強臨床??平ㄔO。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以??瓢l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在分級診療制度的頂層設計下,基層醫療市場正在迎來爆發。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縣級公立醫院
藥品銷售額達3056億元,其中,全身用抗感染藥物、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物、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及心血管系統藥物、神經系統藥物位列前五。
雖然縣域基層市場潛力值得期待,然而綜合分析過去20年中國臨床用藥市場格局不難看出,縣級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品種與上級醫療機構存在較大差異。
這一情況不難分析背后的原因,以往縣域基層缺少病人,優秀醫生無法長期留在基層,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無法滿足醫療服務需求,疑難雜癥和危重病癥的患者往往都去了城市三級醫院,這就為一些效果有限的高回扣藥品泛濫提供了溫床。
近年來,在“限抗令”、臨床控費、合理用藥、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改革等政策倒逼下,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管理和合理用藥監管,已經成為過去幾年地方政府重點聚焦的工作。
行業普遍認為,隨著帶量采購在全國逐步深入實踐,不合理用藥、藥價虛高、商業賄賂等不規范行為將得到嚴厲打擊,細化指標管理、全面嚴控輔助用藥等舉措,也將加速基層縣域終端市場洗牌。
另一方面,早在2019年,國家衛健委就發布了《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把安徽、三明、山西、浙江等地緊密型醫共體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縣域分級診療政策。同時,《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提出:“醫共體實行藥品耗材統一管理,統一用藥目錄、統一采購配送、統一支付貨款。”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在藥品準入管理統一后,在縣域醫共體內執行帶量采購就成為可能。醫??傤~付費打包,醫共體降低在用藥品的價格,以及執行國家集采價格的動力都會增加。
重大疾病基層布局
《意見》還關注到了終端用藥的品種需求變化。其提出,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啤⒋蛟靸瀯輰??,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高縣域就診率。
聚焦重大疾病需求,真正深入落地“大病不出縣”規劃目標,預判到基層醫療市場的潛在增長機會,拜耳、賽諾菲、諾和諾德等外資藥企均在擴充銷售隊伍,鎖定基層的
醫藥市場。與此同時,科倫藥業、辰欣藥業、梧州制藥和珍寶島藥業等內資藥企亦不甘落后,早在鄉鎮基層醫藥市場提前布局。
這些較早決定攻入縣域的跨國醫藥
企業和本土制藥公司,往往都有治療慢性病的產品。中國有2.7億高血壓患者、1.3億糖尿病患者,他們一般在大
醫院得到診斷,但后續的定期隨訪、續方開藥,一般是就近選擇醫院,當三甲醫院市場飽和后,可以想象到在縣域醫療機構的開拓空間。
不過,隨著分級診療工作深入推進,縣域基層已經不僅僅需要慢病藥物,以腦卒中、冠心病為代表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以慢阻肺(COPD)、哮喘為代表的呼吸系統疾病,以肺癌、乳腺癌為代表的腫瘤等重大疾病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矛盾逐漸突顯。
從終端銷售視角來看,重大疾病藥物的市場競爭分成幾個層面:第一層是“頂級專家”的核心市場競爭,尤其是一系列全國學術大佬、省級大牌專家,也就是業內統稱的“KOL”;第二層則是“一線地推”競爭,藥品進院能進多少家,多少醫院能開出處方,這就需要銷售團隊開展落地工作,尤其是非核心市場競爭,對區域/基層的商業化能力考驗極大。
市場的反應是最快速的。伴隨新醫保目錄落地,重大疾病領域的基層市場機會涌現,藥企自身的營銷組織架構、資源配備和營銷方式也將隨之而變化,各大醫藥企業都在大舉布局,搶占基層醫療市場份額。
如阿斯利康早在2015年就開始創立縣域市場團隊,目前其縣域團隊已覆蓋4.2萬家醫院、1.2萬家社區醫院,以及25萬家藥房,近期與君實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單抗、綠葉制藥博安生物的貝伐珠單抗等腫瘤品種均達成戰略合作;百濟神州成立“廣闊市場團隊”負責全產品的推廣,包括PD-1替雷利珠單抗、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地舒單抗、來那度胺等多款重磅產品,明確向基層市場下沉。
事實上,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基數較大、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差的疾病領域為錨點,急需提高基層醫院的規范化診療能力。在此之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將實施癌癥防治行動確定為防控重大疾病的五項行動之一,明確提出“提升中西部地區及基層癌癥診療能力”的行動要求。
核心城市的醫療資源分布相對而言比較成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比較完善和系統,相對而言,廣闊市場的區域差異較大,這對企業基層市場團隊的考驗更大。同時,傳統的基層市場主要產品以慢病普藥品種為主,而現在的基層市場正在從全科逐步邁向專科發展,圍繞核心學科拓展多學科能力將是重要的需求痛點。